咨询热线

195 0322 3199

追求品质,追求**

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

记工艺美术大师家甄丛达

 二维码 3800

记工艺美术大师家甄丛达    


“翡翠”,“翡”,“翠”,多么美丽的字眼,如诗,如画,如歌,如梦……什么样的比喻都难以道尽其美。这种美,对于本来就充满了幻想、爱做梦的孩子来说,就更是魅力无限。这种美,使得这个孩子总觉得生活是那么美好,使他觉得前方总有什么在召唤他,引得他迫不及待向前去……



自从认识“翡翠”这两个字,这个孩子便着魔一般喜欢上了这两个字。当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,他渐渐明白,做玉雕,在玉上雕琢,在翡翠上打磨,使宝石****地彰显其美,便是他愿意终生为之献出热血和汗水的事业。



认定了,便孜孜以求,便呕心沥血,认定了,便坚决走下去,无论道路如何崎岖,如何坎坷,终于,他走出了一条成功大道。其作品《反弹琵琶》在“玉存杯”第三届河北省雕塑大赛中荣获银奖,《天女散花》荣获第二十六届中国北京国际工艺品礼品及家庭用品展览会金奖,《松鹤延年》、《松竹梅》获第六届中国(合肥)国际文化博览会金奖,《一鹭莲科》、《福禄寿喜》获首届中国(大连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金奖……这个人便是甄丛达。

 有的人说,他要想成功还不容易吗?有那样的一个不平凡的老爸。是,他的父亲甄彦苍,在继承传统雕刻技艺的基础上,充分借鉴西洋雕刻技法,开创了曲阳石雕的西洋流派,为曲阳石雕发展拓展了新天地。1996年,甄彦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“民间工艺美术大师”称号。2007年,被评为“***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曲阳石雕的代表性传承人”。有着这样一个大师级的老爸的扶持,整天价耳濡目染,雕刻出名堂,还不手到擒来吗?实际上,因为小时候家庭条件有限,甄大师只读了几年书,便开始为生计奔波了,所以他决意要儿子把书读好,考个好大学,成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,有了这个高的起点,再去选择自己的职业。但他没想到自己的独子和贾宝玉一样,对读书十分厌恶,皮鞭抽身,也如斗士一般坚定不移,死也不降。“你去生产队上工去吧”,甄大师改变了策略,但这仍没挽回儿子读书的心思,无奈之下,他让儿子进雕刻厂学做雕刻去,他认为劳累会使儿子屈服。没想到,这个14岁的少年对雕刻一往情深,如痴如醉,坐的住,雕得有样。难道这个孩子是学雕刻的料吗?那,就让他雕刻下去吧。

 就这样,甄丛达从14岁起就离开了学校,走上了雕刻之路。令所有人吃惊的是,这个对读书丝毫不感兴趣的人干起雕刻来,却是个速成型人才。15岁,他就出徒了,并且开始带徒了。当上了师傅,也就有了收入,尽管大部分工资都要上交给父亲,但甄丛达不学抽烟,不学喝酒,还是能攒下一点小钱的。每攒一元多钱他就高高兴兴买盒“翡翠”牌香烟回来。他把香烟尽数送人,却留下纸盒,小心翼翼收藏起来。这一切,只因为他太喜欢“翡翠”这两个字了,待到收入一天天提高,他开始收藏美玉,收藏翡翠。用甄丛达的话来说,他与玉、与翡翠有缘。

 十几年雕刻下来,他在石雕行业做出了巨大的成绩。他于父亲一起创办了甄彦苍雕塑集团、甄彦苍园林古建雕刻艺术有限公司、新颖雕刻厂、甄彦苍翡翠玉雕全国连锁店;他身上有了各种荣誉和头衔,国际工艺美术家、国际注册工艺美术大师、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,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石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、河北省工艺美术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会长;其企业被评为全国质量诚信5A级品牌单位、河北省一级雕塑企业,其产品被定为河北省**产品。

虽然在雕刻之路上一直走得很顺利,2010年,甄丛达却果断“转身”,决定转行做玉雕。互相压价、相互诽谤,恶性竞争使他对继续做石雕有了退却之心;曲阳大理石资源已经枯竭,所用石材需要从外地进货。石雕是粗犷型产业,做成产品后,几十吨石料,也许就只剩下一吨了,甄丛达越来越觉得石雕行业是一种掠夺型生产,不比玉雕,可以颗粒无剩,物尽其用。与其把钱都让石头贩子赚了,何如该行做曲阳没有的行业呢,改用别的材质雕刻,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不挺好吗?虽然石雕,他已做得风声水起,不过尽管改行艰辛,但冒险和创新本身就是商机啊;更重要的是,他与玉早已结缘,随着他收藏的翡翠越来越多,用翡翠雕刻已经成了他内心深处的一种向往,一种追求。让玉的冰清玉洁,让玉的温润光滑,凝结在一件件艺术品里,从此成为美的永恒,不是值得人奋斗终生的事业吗?

做玉雕首先要选材,用行话来说叫“赌玉”。你花大价钱买回来的也许只是普通的材质。一次次去缅甸选玉,他还没有失望而归过。“我很幸运,还没有打过眼。”甄丛达谦虚地说。其实,赌玉,靠的是运气,但更重要的是靠知识的积累,靠眼力。而这两点,正是甄丛达的优势。小时候便开始的痴迷,一件件的收藏,已锻炼了他鹰一般敏锐的眼力,多年从事石雕行业,使他有雄厚的资金做支撑,这让他买回了一块块材质**的美玉。

 “普通的玉到了我手里,加上我的雕刻手艺,我也能让它卖出天价来。”甄丛达说得很自信!

 《反弹琵琶》那件作品,是在看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时产生灵感的,看着看着,他心里一动,我要做一件作品。辗转了一个晚上,第二天早晨起床后,他便联系上了当地高中的一个舞蹈老师,找来了两个学舞蹈的学生,带着她们去外地买来了专门为她们量身定制的服装,买回了琵琶,让她们学跳电视中那个舞蹈。观赏,揣摩,终于,他在有了准确地把握后,成功地做出了《反弹琵琶》这件作品。

 他比较满意的作品还有《天女散花》、《松鹤延年》、《松竹梅》、《一鹭莲科》、《福禄寿喜》。这些作品都采用了玉雕常见的吉祥图案,也俱为灵光一闪的结晶。都是灵感涌来的时候,精雕细琢,一气呵成做成的。

 但有一件作品,他用了六年的时间才雕刻成功。“这件作品,我至今也舍不得拿出来,我一直把它藏在卧室里。”甄丛达说的这件作品为《麻姑献寿》。他心里一直有个影子,那是他的梦中情人。姑娘秀美的面容,天真的姿态,一直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里,挥之不去,召之即来。与姑娘相识是在懵懂的少年时代,两人的生活也并没真正产生交集。随着岁月的流逝,这种思念其实已经不是单纯的爱恋,而是对年少岁月的追怀,对青春时光的祭奠。“我要以她为原型,做‘麻姑献寿’”。有了这个构想,甄丛达开始选材,在得到了一块材质**的汉白玉后,他决定做起来。有了原型,还需要进行艺术加工。不过这个加工,甄丛达先后用了六年时间,其中两年,他摸都没摸过。当终于雕完最后一笔的时候,甄丛达流下了热泪,“这是我心中的东方美神,东方的维纳斯。”

甄丛达的这件作品中,麻姑驾着独木舟,缓缓向我们驶来。木虽成舟,却依然枝叶茂盛,舟上满载鲜花瓜果和灵芝酒,从而表现了“寿”的主题。麻姑高绾发髻,戴着玉耳环、玉手镯,瓜子脸,高鼻梁,樱桃小口,典型的中国古典美人形象。

传统雕刻中,古典美人都是平胸,甄丛达却大胆突破,采用了西洋雕刻注重人体结构比例的写实风格。麻姑腰肢纤细,双乳高耸,充分展示了女性的魅力和青春的活力。她斜对着我们,双腿轻轻弓起,衣带飘飘,更显身材婀娜多姿。传统技法里,古典美女都如弱柳扶风、娇花照水,温柔安详,沉静含蓄。这个麻姑却如鸟飞高空、鱼翔浅底,生机勃勃,呼之欲出。

 枝叶茂盛的枯木,鲜花瓜果,风姿绰约的麻姑,加上枯木舟底下泛起的水花和波纹,使得整个画面具有一种动态美,达到了“艺术作品的静谧乃是动态的静谧而非静态的静谧”的境界,超越性地表现了麻姑献寿的主题思想,实为一件难得的作品。

成名后,社交也就多了,白天总不容易坐下来。于是,甄丛达就选择在晚上做雕刻,工作时,关掉手机,好让自己投入地完成一件件作品。玉雕原料昂贵,如果疏忽大意使石料作废,会付出巨大的经济损失。玉比石头硬,雕琢起来更费工夫。而且,玉雕多为小件,贵在精细。这些因素都导致玉雕相比石雕,更需精雕细琢,更需耐心,坐不住是大忌。实在做不下去,就只有放下,然后,再重新设计,找策略。

“有时候,灵感一来,特别有冲动,特别有感觉,我会马上动手去雕。”

一个人要想成功并不难,难得的是成功了还能不能再坚持,不进则退,而在甄丛达的话语里,我们听出了坚定,听出了执着,也许对玉的深情,对翡翠的痴迷,会促使他终生奋斗不息吧?